信创提速 国产基础软件进入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3-06-30

作为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里的重要角色,信创再次成为焦点。
5月10日,北京推出加快打造信创产业高地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十大政策,通过资金支持、上市扶持等手段,刺激信创提速。
科技公司也早就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并开始了密集的市场动作。

4月26日,张勇在阿里云2023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进行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部分产品降价幅度高达50%。价格战,更像是这场政策机遇引发的市场表现序曲。
5月11日,腾讯举行金融云国产化战略峰会,发布金融国产化战略:腾讯云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打造新一代国产化精品产品,并依托产品构建全栈领先的国产数字化基座。
一周之内,基础软件国产化的进程再次拉到了聚光灯下。
 
数据库单点爆破
在这场正在发生的国产基础软件市场大战里,数据库无疑是最受瞩目的。
 
作为数字化升级的底层核心技术能力,数据库被誉为基础软件“皇冠上的明珠”,国产数据库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单点爆破,走向成熟。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市场的发展。
据IDC报道,在中国市场,2021年下半年Oracle首次出现增速下降态势,对Oracle数据库的替换开始进入规模化阶段。同期,中国整个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国产数据库份额迅速攀升。
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在数据库领域,国产自研已经进入市场的快车道。

云计算催生了云原生、分布式这些新的软件架构理念,而Oracle、MySQL出生的年代,云尚未诞生,采用的都是集中式架构。
相应的,云原生、分布式成了这一波中国数据库软件创新的关键字。
以蚂蚁集团的OceanBase为例,这款产品曾两次在TPC-C测试中打破世界纪录,在墨天轮中国数据库流行排行榜上,连续6个月排名第一,有望成为下一代数据库市场的“宁德时代”。

国际主流的数据库厂商有Oracle、微软、IBM、MongoDB、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厂商凭借其先发优势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商业数据库厂商。其中,达梦、人大金仓、神州通用、南大通用一起,形成独立数据库厂商“四小龙”;蚂蚁的OceanBase、阿里的PolarDB、腾讯的TDSQL、华为的GaussDB,则作为新一代数据库的代表,两大势力构成了目前国产数据库的实力版图,向以Oracle为代表的旧势力发起了持续性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各家数据库增势强劲。

OceanBase对外公开,服务客户400多家,头部金融机构里已有1/4家机构采用了OceanBase的国产自研数据库产品。腾讯云TDSQL服务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6家国有银行。独立数据库厂商达梦的招股书披露,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收入由2019年度的2.08亿元增长至2021年度的6.4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5.52%。

金融行业是角逐场
信创的本质是发展信息产业,力争在软硬件方面摆脱国外依赖,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金融业的数字化过程中,核心系统实现国产自研技术支撑是关键。

5月11日,腾讯云发布的金融国产化战略,起调颇高,提出“构建全栈领先的国产数字化基座”口号;5月8日,阿里云宣布发布“金融级云原生”,以推动金融机构IT架构升级。

两者指向的都是金融业核心系统升级的市场。据悉,相较往年,更多的金融机构,准备在今年完成整体升级。
金融业的基础软件国产化,一定程度取决于国内云厂商及软件供应商的产品能力。

据IDC《金融行业云原生应用白皮书》介绍,伴随金融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以云原生为核心构建更具现代特色的业务开发模式,利用微服务、容器、动态编排和DevOps等技术,快速实现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业务应用。

国内在微服务、容器等中间件技术上,国产化能力在不停地加强。分布式、云原生重塑了中间件的游戏规则,这给国内开发者提供了重新定义中间件的历史机遇。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年下半年)跟踪》和《金融云市场跟踪研究2021H2》汇总计算,阿里云2021年年度继续保持金融云整体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17.4%。
2022年,IDC发布《中国云原生市场分析》,蚂蚁集团成为国内云原生技术覆盖最全面的厂商之一。报告定义了云原生的14项技术领域,其中蚂蚁集团SOFAStack共覆盖8项,分别是消息和流式/批处理、CI/CD、编排与调度、微服务框架、API网关、服务网络、观察分析、自动化和配置,成为该领域的大赢家。

据了解,蚂蚁的另一款金融云产品mPaaS获得了信通院颁布的可信云能力最高级“先进级”奖。

得益于政策推动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中国国产基础软件正在迎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信创加速,也正在为中国云科技市场带来新一轮生机。